2020年10月24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办,中国计量大学等单位承办的第八届“标准化杯”社会调研大赛决赛答辩会圆满结束。

此次是我校首次参赛。自7月份开始,在我校质量和标准学院的牵头下有37名来自全校各专业的同学报名,并组成了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均配备有2-3名校内外专业指导老师。大赛分为初赛(项目申报书评审)、复赛(调研报告评审)、决赛(团队进行PPT展示与答辩)三个阶段,总历时3个月。各小组一路“过关斩将”,最终4个小组挺进决赛。
质量和标准学院副院长邱惠玲表示:参加本次大赛意义非凡。第一,本次大赛是我院嵌入式“X专业+质量和标准”办学理念的实践。参加本次赛事的同学来自全校不同专业,同学们通过本次比赛将标准化知识嵌入学生所学专业,使其具备本专业标准化知识、管理理念、标准化思维,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联合培养人才。学院通过标准化将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联接在一起,使各学院与我院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叠加、融合,强强联合,共同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乃至国际培养具有标准意识的国际复合型应用人才。相信通过本次大赛,同学们在标准化知识、沟通协调、报告撰写、演讲等方面的能力都将有一个很大提升。
备赛过程中,同学们不畏困难,从零做起,分秒必争;导师们倾其所有,耐心指导,一丝不苟。
决赛中,各组主讲人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地进行汇报,沉着冷静地回答评委教师的各样问题。最终,经线上、线下评委综合评判我校四组参赛队伍均获奖。
【二等奖】
1.项目名称:《垃圾回收服务信息平台标准化构建的调研——以深圳为例
项目意义:通过制定大件垃圾回收服务信息平台设计与规范指南方案,为创新型大件垃圾收运模式提供标准,为各平台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并能以深圳市为基础,推动全国各大城市在大件垃圾收运上的改革创新。
指导老师:黄丽华、许立杰
项目成员:
学院 |
班级 |
姓名 |
创意设计学院 |
19级工业设计3班 |
苏润哲 |
创意设计学院 |
19级工业设计1班 |
王衍子 |
创意设计学院 |
18级工业设计1班 |
何佳伟 |
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 |
19级物联网3班 |
许靖泓 |
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 |
19级新能源1班 |
李铄奇 |

2.项目名称:《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药品包装标准化调研》
项目意义:提高群众在防儿童开启药品包装上的认知;防止我国儿童因误食药品而出现安全问题;为填补我国在CRDP生产、销售、监管、使用等方面的标准空白提供参考。
指导老师:邱惠玲、陈晨、刘瑾
项目成员:
学院 |
班级 |
姓名 |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
18级机械1班 |
黄天翔 |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
19级机械4班 |
林乾文 |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
19级机械4班 |
孙泽基 |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 |
19级物联网4班 |
张方哲 |
新材料与新能源 |
19级光源1班 |
张一岚 |
商学院 |
19级设计经济1班 |
李佳馨 |

【三等奖】
1.项目名称:《基于标准化视角对医院厕所的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
项目意义:在“厕所革命”和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让医院厕所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并从法规保障、管理需求、标准需求等方面为医院厕所规范化标准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指导老师:赖明明
项目成员:
学院 |
班级 |
姓名 |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
18级机械1班 |
张汉正 |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 |
18级物联网3班 |
罗凯文 |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 |
18级物联网3班 |
林宏壤 |
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 |
18级新能源3班 |
徐深刻 |
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 |
18级汽车2班 |
曾钰洋 |

2.项目名称:学生地图数据标准
项目意义:通过设计数据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规范性和延续性,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分析学校在校学生的兴趣爱好类型、时间投入情况、考证和竞赛获奖数情况等,实现数据可视化。将其作为学校决策层为丰富学生活动、校园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及外界了解学校的渠道之一。
指导老师:杨兴兴、王益群
项目成员:
学院 |
班级 |
姓名 |
创意设计学院 |
19工设1班 |
李朝栋 |
创意设计学院 |
19工设2班 |
肖淇午 |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
18机械2班 |
陈明珠 |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 |
19物联网2班 |
林叶辉 |
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 |
19汽车1班 |
林泱润 |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参赛选手怎么说?
苏润哲同学:经过了近4个月的努力,我们小组非常荣幸取得了标准化杯调研大赛的二等奖,回看来时路,我感到不易却又回味无穷。在这个项目里,我们学会了很多,例如,团队协作、资源管理、标准化思维、增强表达能力等等。在活动中,我们也针对实质问题提出了不少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实打实的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中,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积极参与,虽然工作不少也不轻松,但是我们都成功克服了。能领导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我非常骄傲。同时,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给予我们帮助,为我们项目指明方向,对我们的文本进行规范;感谢学校和组委会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为我们打造一个提升自己的平台。我相信,在这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必定是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黄天翔同学:这次标准化杯其实更多是对大家的感激,我深知这一段的努力之所以能够开花结果是绝对脱离不了队友的支持、老师的指导、学校的重视。从最先开始的头脑风暴文献搜集到中期的调研开展和报告撰写,再到最后的修稿和汇报,每一环早点休息队都不仅拼尽全力,努力回报这这一段时光中为标准化杯所做的一切,说来搞笑,虽然我们的队名取为“早点休息队”,但大家几乎每次都是熬夜工作到很晚,没有早点休息过一次,所以对于这次比赛,我们也可以由衷地说道问心无愧、不留遗憾!最后,再一次感谢一直以来队员的不离不弃、老师的不辞辛劳、校方的积极组织!我谨代表早点休息队对各位道声:“辛苦了。”
李朝栋同学:感谢学校、老师能给我们参加标准化杯的机会,更感谢小组内成员废寝忘食的通力合作。在本次竞赛中,就各高校在学生数据收集方面所存在的痛点和难点,我们给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参加标准化杯,不仅让我们加深了对标准制定的认识,在收集、整理、借鉴优秀文献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组员的甄别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最重要的,我们拥有了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眼睛,并培养出了“思考问题-提出并践行方法-检验并完善方法”的解决思路。感谢标准化杯,让我们受益匪浅。
张汉正同学:从报名参赛到最后获奖,短短四个月,我们把最初的想法变成了最后的成功。这背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无数次修改调研报告和无数次修改PPT。其实刚开始我们对“标准化”并没有专业且系统的学习,如何将标准化与社会调研关联,是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在困难面前我们的选择是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靠着不放弃的信念我们走到了今天。此次比赛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标准化”知识的提高,更多是团队协作等过程性的收获。相比起比赛结果,更精彩的是过程,感谢组委会和学校提供这次机会,感谢赖明明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各位组员的共同努力,标准化杯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