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控制系统国际标准化) 智能医学工程(医疗仪器国际标准化)
1

专业定位

本专业以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等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重能力、强实践、宽培养、求实效”为主要特色,以“全球权威标准化课程+IEC专家全英文授课”为亮点,致力于培养拥有国际视野,能够在先进制造领域从事研发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高级复合应用技术性人才。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在智能制造领域(机器人、智能装备等)胜任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设计开发、部署与应用、质量控制、品质保证、质量改进等工作,并具有标准化思维、国际视野,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专门人才及质量管理人才。
3

培养规格

本专业标准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学分为207学分。
(一)素质要求
具备社会责任感,知晓行业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坚守职业道德与专业操守,并履行相关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养,问题导向及持续改善的专业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知识要求
1.掌握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2.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
3.具有初步的工程管理、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社会、法律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4.掌握并能利用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和工具;
5.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
(三)能力要求
1.树立全面的系统观念,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能够运用标准化思维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设计的能力;
3.能够处理单位一般性标准化业务,依据已有标准开展相关工作;
4.能够作为主体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应用,初步评估标准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6.能够针对复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7.能够基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标准化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风险;
8.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9.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10.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熟练掌握英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4

课程体系

本专业综合性强,知识面宽,既涵盖建模与仿真、传感与监测、驱动与伺服、控制与智能、系统工程,又涉及该专业领域质量和标准的理论及方法。
(一)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分析、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拖动、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线路设计与实践、电力电子技术、Matlab建模与仿真、质量与标准应用基础、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等。
(二)专业核心课程
1.PLC控制、计算机仿真与快速原型、运动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等。
2.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业机器人标准化等。(三)特色实践
行业认知、企业实习、毕业实习、参与自动化、质量和标准领域实习实践活动等。
5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批在质量和标准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师资队伍,包括正高级教师6名,中级教师9名,初级教师2名,客座教授8名,兼职教师7名。涉及消费品化学安全、玩具及儿童产品质量管控、计量、质量基础设施、生物医学、质量管理、标准化等领域,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6

教学条件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室建设,为同时满足全面渗透、模块嵌入、深度嵌入三个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学院将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计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打造计量测试技术实验室,对标计量、检测工作实际,与国内外一流计量检测机构深度合作,实现联合培养和产学研发展。
学院拥有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将通过多种实习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掌握自动化专业技能、质量和标准基本技能,致力于培养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符合自动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