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大讲坛”第五十八讲拟邀请贺贤土院士进行“我的科学生涯”主题报告,具体安排如下:
一、主 题:我的科学生涯
二、主讲人:贺贤土院士
三、时 间:2023年4月6日(周四) 19:00-20:30
四、地 点:深圳技术大学 C-4会堂
五、主讲人简介:

贺贤土院士,理论物理学家,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获俄罗斯科学院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86-198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执行委员及数学物理学部主任、国家“863”计划直属惯性约束聚变主题首席科学家。曾兼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中心主任,以及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科技部“863”计划顾问、国际原子能机构惯性聚变能咨询专家组成员等职。
贺贤土院士在我国核武器物理研究和设计中完成了大量开拓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原理突破等重大任务。在我国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ICF)变计划中,曾多年领导研究团队突破大量科学和技术难关,建成了我国独立自主的ICF研究体系,并领导团队获得了我国首次间接驱动和直接驱动出热核中子的重要进展;提出了混合驱动新型惯性约束点火途径。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早年,他发现了热核聚变系统中从平衡态自组织地发展到非平衡态新现象并建立了相关理论;他发展了非线性科学斑图(pattern)动力学和时空混沌理论,被国际同行评论为发现了近可积哈密顿系统时空混沌; 他发现了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有质动力驱动准静态自生磁场,并建立了相应理论;他提出了圆偏振激光驱动相对论电子共振加速机制。近年,他领导团队发展了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提出了温稠密物质 (WDM)能带理论;同时提出了高能量密度流体中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和可压缩流体湍流耦合模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和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奖、光华奖以及美国核学会Edward Teller奖等奖项,并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永久编号第79286号小行星为贺贤土星荣誉。
六、报告摘要:
贺贤土院士将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我的科学生涯”精彩讲座,他长期从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及若干物理学前沿课题的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他在突破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核武器过程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他个人的科学研究和成长经历,介绍他在发展我国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事业以及在理论物理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科学研究方面的体会。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请提前15分钟到场入座,报告期间请遵守会场秩序,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状态。
主办单位:工程物理学院、科研与校企合作部
2023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