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晚,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我的标准我做主”制标活动在意犹未尽之中结束了,2020年春季《质量与标准应用基础》公选课也随之拉下帷幕。

该活动有以下四大特色,分享如下:
新型教学模式,点燃学习激情
该课程采用“1+3+4+10”的教学模式开展授课。其中,“1”代表院长大讲堂(学期第一课);“3”是企业课堂,即由学院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由企业一线工程师带领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掌握实际操作知识;“4”是项目活动,即“导师制”的“我的标准我做主”制标项目比赛;“10”是以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即采用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生动地介绍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的相关知识。
同时,本次小组竞赛共邀请到来自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学校教务部、招生办、后勤保障部、安全保卫中心、图书馆、创意设计学院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担任竞赛评委。
学院负责人黄曼雪曾表示《质量与标准应用基础》课程是学院重点打造的精品课程之一,其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要亲自参与项目并从中获取知识与实战经验。并将教学过程性考核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到真正得到提高和成长。

内容丰富多样,提升综合实力
今年的活动在“标准研制类”项目(15组)基础上增加了“标准比对类”项目(6组),涉及校园生活、应用、医学等各个领域。所有项目从立项开始,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找寻“身边的不标准”,并提出自己想法。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初期、中期、终期评审全过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份“标准”和“建议书”。
评审专家之一杜鹤民表示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运用标准思维、质量管理手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在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应对各种未知与复杂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也与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

学院教学院长也是指导老师之一的邱惠玲表示我们从标准的编制要求、方法路径、格式规范等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她们收集数据、充分调研、与相关部门沟通、现场答辩等等,就是为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演讲等能力。事实证明,同学们都做到了!这也意味着这门课的价值也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各组各尽其事,冠军脱颖而出
在导师们的指导和小组成员的努力下,共有八组同学斩获本届小组竞赛奖项。
获奖项目清单
115班 |
类别 |
组别 |
项目名称 |
获奖情况 |
指导老师 |
标准研制 |
106 |
新生礼包设置规范 |
第一名 |
黄曼雪 |
102 |
图书馆阅读会活动管理规范 |
第二名 |
刘娜 |
110 |
深圳技术大学学生地图数据标准 |
第三名 |
杨兴兴 |
标准比对 |
108 |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比对 |
第一名 |
许立杰 |
112 |
马克笔标准比对 |
第二名 |
王益群 |
116班 |
标准研制 |
403 |
深圳技术大学校园垃圾桶分布与电子垃圾回收管理规范 |
第一名 |
许立杰 |
402 |
校园生活智能设备设置规范 |
第二名 |
刘娜 |
标准比对 |
405 |
无人机标准比对 |
第一名 |
陈国芬 |


115班标准研制类冠军组——《新生礼包设置规范》项目组为了让新生礼包更受欢迎,她们从配备原则、种类(必需品、个性化礼品)、采购、反馈各方面入手,查阅全国百余所高校礼包资料,请教招生办等各部门老师,希望能够为学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16班标准比对类冠军组——《无人机标准比对》项目组他们对无人机领域很感兴趣,因此在充分考虑深圳产业现状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无人机标准比对”项目。他们对国际、欧盟和我国现行无人机标准及重点法律法规进行充分调研,重点对无人机分级分类、安全和关键技术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开展指标比对,分析我国民用无人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重点国家/地区标准化的差异,并对我国无人机标准化提出了相应建议。

课程虽已落幕 前进永不停歇
在本学期《质量与标准应用基础》课程中学生们均表示自己受益匪浅,甚至有学生说下次还要继续选这门课。事实上,在今年的课堂,已经有学生是第二次选这门课了。比如周家宝同学,他说《质量与标准应用基础》是一门非常好的课程,每次都有新的惊喜,给了我许许多多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而且标准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在一起的过程,非常有意义。

115班标准研制类冠军组成员郭浩锐同学说,从开始选题时的手忙脚乱,到后面逐渐上手,再到终期的成果展示,这一路走来“痛并快乐着”。其实,无论是和不同专业互不相识的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是作为一名组长去协调分配各自任务,抑或是和老师、同学交流,都十分考验自身的沟通及交际能力。所以从一个标准小白,再到熟练查询各类标准并提出建议,我想“受益匪浅”或许便是我对于这门课程、这个活动最大的总结。
115班标准研制类第二名项目组成员曲梓源同学说,学习了标准才意识到标准无处不在,当ISO、GB……等曾经看起来如此高大上又遥远的名字近距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时,陌生又好奇。而接下来的小组标准研制活动更让我感受到了这门课的不容易,查阅大量文献、熬夜制作PPT、小组讨论、编订规范……从刚开始的一行选题,经过一轮轮的修改、论证,到最后终期汇报的近七千字标准规范,短短一学期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感谢学校和学院给我们提供如此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机会。
116班标准比对类冠军组成员王旭垚同学说,在小组探讨学习过程中,一遍遍改动、完善,才知道做标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步步深入,在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过程中,我才知道我们的对手一直就只是自己,我会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勇敢尝试、永不止步!

课程结束时,学院发放了专门为学生制作的大学荣誉成果集及书签。黄曼雪副院长告诉学生,我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纯关注学分,而是在学习质量和标准的定义之外,学到质量和标准的方法学,了解好的质量目标的定义及实施路径。同时,希望无处不在的质量和标准能够助力同学们成就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