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正文

关于申报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的通知

作者:质量和标准学院 时间: 2025年03月26日 16:21 质量和标准学院 点击:[]

各有关单位:

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广东省社科联通知,现开展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内容

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要求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官网公布的《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公告》执行。

1.本次申报不再发布分学科具体课题指南。申请人可对照国家社科基金近年分学科课题指南的导向、已立项课题和研究成果,对应上述项目类别的定位和要求,着眼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从学科视角按照选题规范自主拟定题目申报,避免重复研究。鼓励围绕以下重点方向开展深入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本质要求、世界意义,国际变局、新科技革命给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数智社会治理,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城市化和城市治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健康中国,人口战略,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边疆治理与边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践行“三大全球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中国文化史、学术史和思想史,重要文献史料整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古典学研究,古代文明起源,近代大国崛起,世界现代化历程,世界战争史、殖民史、宗教史和政治思想史,重要区域和国家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学科史、方法论、前沿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各学科建设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创性概念、命题和理论研究等。

2.选题表述要符合项目定位,突出问题意识、学科视角,科学严谨、简明规范,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申请人须在课题论证材料中提交《选题说明》(不超过300字),简洁明了地介绍选题所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视角等和核心概念。《选题说明》将作为项目评审中的重要内容。

3.项目申报范围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3个学科和2个研究领域。涉及新增研究领域申请的,请申请人仔细阅看新的学科设置,按照新的学科领域设置申报。申请人须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请书》(20253月制,以下简称《申请书》)。重点项目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靠近优先原则,选择一个为主学科申报,同时列出1—2个相关学科。

4.《课题论证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7000字,要按规定的方式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不得出现任何可能透露申请人身份的信息。

二、申报条件

申请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规定,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品行端正、学风优良,同时须具备下列相关条件:

1.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申请人可根据自身研究基础、前期成果、课题论证质量、预期研究成果体量等,选择申报重点项目或一般项目。

2.青年项目:男性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90425日后出生),女性申请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5425日后出生)。

3.西部项目:符合(一)或(二)条件,且申请单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其他参照西部项目执行的部分科研单位。

4.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学历、学位证书标注日期均须在2025425日之前)。符合申报要求的在站博士后人员可申请,其中全脱产博士后须从所在博士后工作站申请,在职博士后可以从所在工作单位或博士后工作站申请。

5.各项目课题组列入研究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

三、我校申报流程

1. 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继续实行限额申报。根据2024年度项目立项情况,各相关学院申报名额分配数量见附件4,请相关学院排序后提交申报材料。不接受专业领域不相关的教师申报。

2.报送时间:各相关学院于41412前将提交申报材料(《申报书》纸质件一式一份,须签字。学院《申报汇总表》纸质件,须加盖学院公章)提交至C3行政楼804科研与校企合作部,电子版同步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3.正式申报:经我部审核后,将通知正式提交申请书。正式的纸质版《申请书》须在网络申报提交后,点击下载申请书后自行打印并签字(申请书封面项目序号框内会自动生成项目申报序号),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一式5份;《活页》纸质版7份,7份活页夹在1份《申请书》中。提交时间将另行通知。

 

联系人:叶绮婷(23256261845715012645681

联系邮箱:yeqiting@sztu.edu.cn

 

科研与校企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