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人才是第一资源,标准化人才是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标准化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一支由标准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应用人才、教育人才、国际标准化人才等构成的标准化人才队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标准化人才。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将标准化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专业与标准化教育融合试点。构建多层次从业人员培养培训体系,开展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和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教育。建立健全标准化领域人才的职业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造就一支熟练掌握国际规则、精通专业技术的职业化人才队伍。提升科研人员标准化能力,充分发挥标准化专家在国家科技决策咨询中的作用,建设国家标准化高端智库。加强基层标准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支持西部地区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11月,国家标准委、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开展“标准化人才教育体系建设行动”,要求加强标准化普通高等教育、推进标准化技术职业教育、推进标准化领域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加强标准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标准化专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等。
我国的标准化专业学科建设经历了从上世纪60年代首次开设硕士专业研究方向,到80、90年代依托工商管理、质量管理、质量认证等专业设立专科、本科专业、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及工程硕士班等,再到2000年以后第一次在本科专业中设置标准化培养方向、第一次设置标准化工程第二学士学位的漫长历程,人才培养从零散的作坊模式向着专业化、系统化不断迈进。随着标准化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设置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门目录成为大势所趋。2011年,我国第一个标准化本科专业——标准化工程专业在中国计量大学正式开始招生。随后,包括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学院、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南通理工学院、聊城大学、辽宁工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内的众多高校相继申报并获批标准化工程专业。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4所高校开设了标准化本科专业。
经历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标准化专业学科建设取得了怎样的进展?本刊将陆续采访全国开设标准化专业的院校,请他们就标准化专业的招生及就业情况、配备的师资力量和课程、特色办学经验和实践、希望得到的支持和资源倾斜等内容进行介绍和分享。第一期我们以中国计量大学、青岛大学和广东开放大学为例。
学院简介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成立于2008年,同年,学院获批全国首个第二学士学位标准化工程专业(授管理学学位),次年招收国内首批纳入国家计划的标准化工程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学生。2010年,学院获准设置全国首个四年制本科标准化工程专业(授管理学学位),2011年招收首届本科生。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国首个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开创标准化教育先河,对我国高校标准化本科人才培养起着引领示范作用。是国家一流专业,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一,在校标准化本科生近500人。专业建有国家标准化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省级标准化国际化试点、示范和培养基地。学校“标准化本科教育项目”获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中国计量大学以“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为理念,标准是中国计量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之一。标准化工程的培养目标既能够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契合,也是对学校标准化特色的传承。由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于2019年11月发起、全国开设标准化工程专业(方向)的高校参与组建的全国标准化大学联盟,目前包含中国计量大学、青岛大学、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学院、南通理工学院、济南大学、聊城大学、大理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宜宾学院14所高校。
青岛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
2015年,青岛市提出“标准化+”发展战略,确立了“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的工作思路。在青岛市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大学于2017年4月设立质量与标准化学院并招收第一届标准化工程专业本科生,成为国内首所兴办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
学院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小规模、国际化”的宗旨,借助综合性大学特色优势,探索出“双专业(Major &Minor)+微专业(Micro)+通识课(General)”的本科3MG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破题综合性大学标准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国内高校标准化人才培养。
学院设有质量与标准化方向的学术型博士、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学位,是国内唯一一所拥有标准化专业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从而构建了青岛大学标准化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
广东开放大学标准化学院
2012年,广东开放大学筹建标准化工程专业并获教育部批准,填补了广东该类专业设置的空白,同时成为全国唯一以远程开放教育方式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的高校。2013年,标准化工程专业建设获批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2014年,学校设立标准化学院,获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专项,同年建设广东省标准化协同育人中心。2015年,学院启动标准化工程本科(专升本)招生培养工作,标准化工程成为广东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18年获得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奖;2020年获得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二等奖,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为“全国标准化学科建设大学联盟”单位。
标准化学院是广东开放大学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作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校,广东开放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和广东省标准化战略需求,积极开展标准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01专业开设至今的招生情况,报考学生需要具备的特质及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
标准化工程专业是设在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的管理学工业工程类的特设专业,授予学位是管理学,招生规模逐年递增,2011年第一批招收了80人,2023年达140人。
标准化工程专业在投放招生计划的30个省份中,有29个省份投档线高于所在省份一批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以下简称特控线)。在省外普通类投档中,专业在20个省份投档线超过当地一批线/特控线40分以上,其中黑龙江超100分、安徽超89分、湖南超76分、辽宁超76分、新疆超69分、江苏超66分、河北超65分、重庆超64分、甘肃超64分、四川超63分、河南超63分、湖北超62分、福建超54分、江西超53分、山东超51分、宁夏超50分、广西超49分、海南超45分、山西超44分、云南超41分。在浙江省,标准化学院在浙普通类平行录取招生计划中从25名增加到89名,增量列全校第3位。
标准化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兼具工科的理性思维与逻辑表达、文科的写作功底与文化素养、开放的视野与复合的知识结构。着力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标准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面向产品、工程和服务等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能力、标准文件起草能力、标准实施监控和标准化体系认证能力、数据测试与处理、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交流沟通的能力。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掌握标准化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掌握某一领域标准化应用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群众团体等与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展有关标准的制修订、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组织实施和全过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青岛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
青岛大学标准化工程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30人。录取分数在青岛大学各专业录取排名中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投档最低位次省内4万5千名左右(10%左右)。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潜能。
学院牢固树立“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优秀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和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有关标准的制定,标准化工程项目设计开发、组织实施,标准化与质量工程的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广东开放大学标准化学院
广东开放大学标准化工程专业自2015年启动招生以来,截至2022年累计招生1686人。基于开放教育的特性,招收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进行“专升本”学历培养。遵循标准化人才成长的规律,将培养对象主要定位在已有一个专业基础的在职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坚持“专业+标准”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标准化人才。
本专业注重标准化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着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标准化专业素质,掌握管理学、标准化和专业方向等相关知识,熟悉英语交流和计算机操作,具备从事企事业单位有关标准化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和全过程管理等国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以及参与国外标准化活动和项目研究开发潜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02目前学校对于标准化专业的定位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
任何专业都是基于社会需求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法则,标准化人才培养问题前所未有地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纵观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他们早早就将标准化知识融入国民教育知识体系,培养了许多标准化精英。这些精英被输送到国际标准组织工作,成为本国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
我国在标准化初、中、高端人才培养上均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这种现状严重制约我国标准创新科技战略和质量兴国、质量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高校标准化人才培养虽然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时期,但在多所高校和专家的努力下,标准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已形成一定良好模式,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标准是中国计量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之一。标准化工程专业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以及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准绳,以符合时代特点和本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标准化人才的需求为宗旨;结合相关领域专家、企业标准化高管、用人单位以及本专业校友对历届毕业生的评价反馈意见为参照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首创2+2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的标准化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加上两年的专业方向标准化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与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合作进行标准化工作的能力,从而使就业更具针对性;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分专业方向培养,融合工业、农业、服务业全产业链,培养标准化特色人才;4门自主研发的专业核心课程被纳入“工业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学生就业质量高,外界对专业评价度较高,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连续多年排名第一,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连续排名第一(研究型),在武书连大学专业评价中被评为五星级专业。
青岛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
针对本科教育,学院探索出“双专业(Major & Minor)+微专业(Micro)+通识教育(General)”的本科3MG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内部采用“标准化+金融”双专业特色培养,横跨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学生修满学分且成绩合格可同时获得“管理学”和“经济学(辅修)”学士学位。同时,面向学校其他优势专业,开展“优势专业+标准化”的微专业建设,2022年6月“标准化与社会治理”微专业立项并开始授课。另外,还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标准化通识教育,将标准化思维融入到当代本科生的品格涵养、技能养成中,培养具有标准化规则与意识的“融养型”人才。标准化通识教育已经覆盖全校34个学院及医学部中的32个学院,共计2900名学生。
针对研究生教育,2020年和2021年,质量与标准化学院分别获批“质量科学与标准化”方向学术型研究生和“质量工程与标准化管理”方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22年增设“质量、信息管理与标准化”方向,开始独立招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从而在全国率先构建了标准化专业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质量管理、信息管理和标准化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实践应用,包括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管理与技术,质量与可靠性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估,质量与可靠性及标准化数据分析;标准化战略、标准化与社会治理,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等,为更好地解决国家和山东省标准化战略需求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侧重于研究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实践应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则更加注重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又掌握标准化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够胜任新时期工程、技术和服务等领域中标准化工作需要的标准化高级专门人才。
广东开放大学标准化学院
创新“三融合三对接三协同”培养理念,指导人才培养。围绕行业发展对标准化人才的需求,以强化实践能力为中心,率先提出“三融合三对接三协同”的人才培养新理念,即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专业与标准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专业教育与标准化工程教育对接、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对接,政校协同、行校协同、校校协同。
实行“专业+标准”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结合“专升本”教育的特点,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模块化知识体系和“专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实现跨专业知识融合,培养既懂标准化、又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构建“互联网+”培养模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实施“线上+线下、面授+自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方便学习者自主学习。
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基于学分银行资历框架标准,创建标准化工程专业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制度,学习者已有学习成果(包括业绩成果),经认定可以转换为课程学分,避免了重复学习,实现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接,畅通终身学习的通道,搭建了标准化人才成长“立交桥”。同时,拓展培养途径,实施课程学习、辅修专业教育、第二学历(学位)教育,各类型学习成果可积累和转换,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 03专业配备的师资力量、设置的重要课程和科研课题,与其他高校相比的特点或优势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人,高级职称占比57%,博士占比82%,具有国外访学经历37%,70%有标准化从业经历。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承担各类企业标准化横向课题300余项。主导和参与制定各类标准20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70余项(牵头2项)。发表SCI、EI、中文核心等高质量文章100余篇,发明专利30余项。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师教学能力、学术水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学院采用内培、外引、共育共享的方式打造一支多学科深度融合的师资队伍。(1)内培。高校通过每年推荐、组织教师参加标准化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高端论坛,拓展教师视野,如中国计量大学每年选拔优秀教师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ASTM、IEEE等标准化组织培训或到国外著名高校访学、进修,提高师资队伍水平。(2)外引。一方面,大力引进标准化人才,尤其是熟知国际标准化知识,拥有国际标准化工作经验的人才作为高等院校标准化专业的师资,从这些师资中学习标准知识,既有国际高度,又不脱离标准化实际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聘请兼职教授等方式,配备一流的、多元的、国际化师资。聘请于欣丽、陈自力、赵盟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政府机构、企业行业专家等27人为兼职教授。(3)共育共享。通过由学院发起的全国标准化学科建设大学联盟,共育共享师资。
专业秉承学校“计量、标准、质量”办学特色,顺应经济发展对标准化人才的需求,聚焦工业、农业、服务标准化,以人文素质、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均衡培养为目标,将标准化理论知识和技能、标准化制修订、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标准化组织实施及全过程管理等标准化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标准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人才培养中,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整合,设计有利于学生素质养成、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框架,构建“通识+学科+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多样化和个性化,通过“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和可拓展性。专业建有2门省级一流线下课程,2门省级一流线上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合影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环节在课程体系中占36.7%。(1)首创基于3D模型的国家标准制定流程实验软件、建设工业标准化虚拟实验平台,通过螺旋设计、层层递进方式,帮助学生“感知标准—参与实践—独立研制标准”,提升了学生标准化创新创业能力。(2)创设了全国首个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是目前高校标准化学科领域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比赛。2023年,共吸引全国100所高校443支队伍、2500余名大学生参赛报名。(3)成立学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全国学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学生教育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学生数字经济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两个秘书处工作。并多次邀请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ISO/DEVCO)前主席Tabari莅校为师生开展国际标准化讲座,指导学生TC工作。
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
专业先后获批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十三五优势专业和一流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标准化专业中全国唯一),连续多年位列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一。
青岛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
学院现有包括原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利荣在内的3位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17人100%拥有博士学位,毕业于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985高校,81.3%具有海外访学经历,62.5%具有高级职称,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近3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荣获山东省社科理论优秀成果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多项,获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1项,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学为中心”课程、专创融合课程以及校级规划教材建设立项共计8项。
本科课程方面,以“标准化+金融”双专业为例,在将金融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与标准化工程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进行学分互认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塑。主要包括五大类,一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主要是标准化工程所属工业工程大类的专业课,包括数学、经济、管理、运筹学、计算机类课程。二是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一共7门,这也是标准化工程专业的内核。三是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基于与产业/行业相融合来设置。四是英语课程,采取了“双语教学+专业英语+英语教学”的方式,旨在为标准化人才打好外语基础。五是实践课程。除了课程设计外,以教师科研项目、大创项目、企业立项为载体,通过校企、校社合作,采用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方式,深化递进式协同育人体系。
研究生课程在满足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需求的基础课、核心课课程设置之外,大量开设了质量与标准化方向的特色、实践课程,如质量与标准化行业前沿、标准化原理与方法、高级质量管理、精益运营与持续改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与应用、质量数据分析技术与方法、可靠性工程、质量工程与标准化实务等等。
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荣誉证书
ISO国际标准化青年之星大赛
本科生培养方面,设立本科生导师制度,并通过“课程-科研项目-大创项目-毕业设计(论文)”三级联动四年不断线培养机制,让有志于科研创新的学生能够尽早地参与到导师课题中,并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创新创业活动。学院定期开设“标准化+”学术大讲堂,组织志愿者实践、社会实践等特色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考取标准化职业资格证书,营造追求真知、锐意创新的氛围。近3年,荣获首届ISO国际标准化青年之星大赛中荣获工程建设赛道冠军、宁德时代赛道季军;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特等奖,以及一、二等奖、三等奖和“最佳标准方案”特别奖;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工业工程与精益管理创新赛(A类竞赛)全国三等奖(本科生组、研究生组各1项);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A类竞赛)山东省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二等奖,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金奖、银奖、铜奖等多项奖项。
广东开放大学标准化学院
创新用人机制,依托广东省标准化协同育人中心平台,通过柔性引进、行业互聘、自身培养等方式,组建了专兼结合的专业团队。专业团队33人,其中专职教师16人。团队中,副高以上26人;博士以上学位10人(博士后2人);具有行业工作背景24人。团队中,6人担任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联合秘书、委员。
基于广东开放大学教学平台,先后开发了《标准化理论与方法》《标准化法律法规》《标准文献检索与应用》《标准研制与编制》《企业标准化》《计量基础知识》《质量管理》等20门专业在线课程。教学平台集教、学、考为一体化设计。
专业团队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16项,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制(修)订42项,其中,主持研制的地方标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填补了国内教育领域教育标准的空白。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04标准化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状况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
学院成立至今,为国家培养了900余名标准化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生就业主要在政府、事业单位、知名企业、标准化团体、研究机构等领域,行业覆盖农业、工业、服务业,主要工作单位包括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关、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北京国科军融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浙江省标准化协会、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近3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基本稳定在96%以上。
青岛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
从人才培养成效来看,双专业目前已有3届毕业生,“标准化工程”主修学位获得率和“金融学”辅修学位获得率均为100%,总体就业率在90%以上,考研和高质量就业各占一半,继续深造专业也多为与标准化相关的经济或管理类专业,深造学校包括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郑州大学等众多985、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包括国家能源集团四川神华天明发电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比亚迪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标准化研究机构以及考公考编,学生在社会各个领域贡献标准化智慧。
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青岛大学标准化工程专业连续三年被评为“A+”等级。专家评价“为全国标准化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极具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
广东开放大学标准化学院
目前已招收学生累计1600余名,在东莞、惠州、江门、云浮等地市举办了机电、材料和知识产权等行业标准化专班,以“标准化+专业”的模式提升行业标准化人才培养质量。自2018年开始,联合广东省总工会、广东省教育厅举办首个省级劳模工匠标准化工程专业本科班,至今已累计招收5届共137名市级及以上劳模模范、南粤工匠及产业技术骨干进入专业学历学习。目前,专业完成了542名学生的毕业培养工作,学生在读期间参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并获得行业奖励及资格证书200多人次。毕业生均为行业技术骨干或产业从业人员,能够结合所在领域随岗实践,将标准化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岗位。05在校企共建、联合科研、专业交流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未来规划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
学院建有国家标准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浙江省标准国际化试点单位、浙江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体育标准化研究与培训基地和中国标准化战略研究院(校级)。
学院与国内外各兄弟院校、研究单位,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美国ASTM、中石油集团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盈科(宁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准化研究基地。
与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均有标准研制项目。定期举办全国标准化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发布全国高校标准化人才培养蓝皮书,共促全国标准化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具备较高教学水平;通过积极探索创建实验软件、教学模拟软件、虚拟实验平台和专业实验室等,构建良好的学习资源环境;通过加强同政府、企业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不断为标准化人才培养提供丰富信息和资源;通过标准化人才教育资源的融合,实现标准化教育与各产业发展无缝对接,将高校学科教育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导和参与制定各类标准10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40余项(牵头2项)。
青岛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与海尔集团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共同签署“双百”基地协议书,与中标能效(青岛)、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与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各类实习实训机会。
学科建设方面,与中国计量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同成立了“‘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与国内标准化本科培养高校共同成立“全国标准化学科建设战略联盟”。2020年12月,学院承办“第二届全国标准化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2021年7月,承办“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单位)会议;2023年12月,承办第二届“标准化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
国际合作方面,同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在国际教育合作领域正式签约。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SergioMujica)、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主席斯特凡诺·卡佐拉里(Stefano Calzolari)多次到访学校,就标准化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座谈交流。
社会服务方面,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参与标准化实践,形成了在标准化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也在标准化人才培养方面为青岛市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贡献力量。2017、2019、2021、2023年连续承办四届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标准化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分会,这也是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中唯一一个永久性分论坛。承办了“IEC国际标准化综合知识培训班”“标准助力实现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培训、“第四届‘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合作论坛暨第六届标准化与治理学术研讨会”中“上合组织与标准化”分论坛,承接了上合示范区国际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服务项目,主持制定团体标准“云端研发中心建设与运营规范”,参与制定行业标准“铁合金行业节能监察技术规范”(工信部),决策咨询报告入选山东省《社科研究和智库成果专报》,并获评为山东省社科理论优秀成果。与ISO、青岛市政府、山东大学共建“ISO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与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共建青岛市质量科学研究院。
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标准化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分会
未来,除实习基地建设外,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企业和标准化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为企业发展解决技术难题。
广东开放大学标准化学院
政、产、学、研、用共建全国首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标准化协同育人中心),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建构由“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实践”组成的标准化专业教学资源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建立起政府主导,“政校协同、行校协同、校校协同”的“三协同”育人机制,多元协同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学校与中国计量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外高校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先后成为广东本科高校标准化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师标准化知识培训单位、广东省大型骨干企业技术标准培训单位、广东省国际标准化培训单位、广东省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单位。参与WSC世界标准合作组织学术日会议、标准创新高峰论坛、世界标准日专题活动、创新中国标准与专利技术交流会等学术交流20余次并应邀发表主题演讲。06在专业发展方面,希望取得政府、社会或标准化同业的支持或资源倾斜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
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支持增设标准化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的力度,促进社会大众更好了解标准化专业,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教育,推动中高级标准化人才培养。
同时希望市场监管、工业工程教指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能加强指导,多组织各类标准化人才培养研讨会、培训会,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为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进一步推动标准化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
青岛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
一是进一步在全社会普及标准化知识,提升全民标准化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学科建设,凝炼研究方向,打造学科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团队。三是希望政府在资金奖励方面、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进一步支持开展标准化教育的高校。
广东开放大学标准化学院
标准化工程专业2011年首次进入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基础薄弱,同时标准化工程为学科交叉型专业,教学资源分散在行业企业和标准化专业机构,导致高校标准化教育资源不足。特别需要科技部门、教育部门在科研立项、教研教改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加大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