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ESG作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投资者和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12月27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与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23·财联社企业ESG论坛暨‘ESG影响力50人论坛’”在北京举办,包括政府相关的部门负责人、经济学家、金融机构高管、投资人、企业家等代表齐聚一堂,就ESG实践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发展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上午的圆桌论坛环节中,在中华环保联合会ESG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王晓光的主持下,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晶、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研究所所长董战峰、生态环境部综合司政策处二级调研员王昕、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分别从政、产、学、研的角度共同探讨ESG发展趋势与挑战。
议题一:怎么理解ESG概念?
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晶认为,目前我国发展理念正转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实际上,新发展理念也包含了ESG概念的环保、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治理。数字化、绿色经济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企业应该追求的初心和理念。此外,如果企业仅追求规模跟利润,而不提升治理能力也难以长久。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研究所所长董战峰认为, ESG涉及环境、社会、企业治理三个元素。目前,虽然ESG在信息披露、评价评级的科学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认知,但明确的是ESG在国内已得到高度重视。至于ESG在我国的应用,需要结合中国现代化探索路径调整和适应。相较于ESG在评价、评级等争议。更重要的是怎样形成规范,指导市场发展。
在生态环境部综合司政策处二级调研员王昕看来,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断完善的一部分。当下,评价标准和体系较为多元,评价结果也大不相同,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上,生态环境部牵头建立了企业生态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出台各种文件、各种规定。另一方面,在生态环境部推动下,企业信披的平台也搭建完毕并上线运行。信披系统也有助于解决ESG发展过程中信息渠道不统一、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此外,生态环境部要加大培训,帮助企业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环境信息对投资行为会产生影响。相关信息也需要进一步推送给需要这些信息的金融机构,也就是部分投资机构,这也是我们讲应用场景的问题,这与ESG理念,推动企业落实社会责任、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一脉相承。”王昕补充。
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认为,国外关注ESG的人群主要是投资人以及投资人关注的企业。对比来看,国内无论是企业和投资人,还是地方政府都很关注ESG,关注度更宽。这也与我国推行的双碳战略、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目标高度一致。
议题二:不同主体如何推动ESG落地?
“一个企业能够长久可持续发展,就跟他企业发展的理念有关。从企业角度来说,既要做好企业内部数字化治理,也要注重企业外部数字化创新。只有治理和创新双管齐下,同时做好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实现长远的目标。”王晶从企业发展角度分享,数字化时代下,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要把握数字中国这一重要的战略。而企业也要根据国家、民族发展制定长远的战略。
董战峰认为,企业可能着重关注ESG如何提升对自身发展,能力和水平。管理部门可能通过强化监管落实企业责任,包括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资本市场投资相关研究来说,希望通过相关手段实现投资效果和回报率。虽然市场目标一致,但各主体的关注度、切入点、主体期待各不相同。因此,大家可能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共同推进ESG落地。
王昕指出,信息披露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信息披露工作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指导企业依法披露。下一步,我们也计划鼓励企业自愿评估。目前,我们也与与绿色金融投资机构、银行交流,了解金融机构想了解的企业信息,更好落地信披工作。此外,我们明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加大培训,对基层的环境保护税人员进行培训,打通信息传导通道。
针对高校需要承担的工作,刘轶芳认为,一是国际准则解读和应用,以及国内可持续准则制定工作;二是为国际准则解读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比如将相关信息转化成便于投资人理解,利于投资决策的信息;三是在指导单位的指导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承担培训能力建设工作。未来,很多高效也可参与国际准则能力建设、推广的工作。
议题三:2024年,不同主体如何推动ESG工作?
企业ESG发展需要明确的战略,再进一步系统性推进。王晶建议,相关部门明年应尽快确认面向企业的ESG关键指标,倒逼企业按照相关规则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此外,企业要基于相关战略调整相适应的配套政策,调整公司治理体系。
董战峰表示,信息披露要形成统一规范,让各个部门形成合力。不过,在信息披露评价方面,既需要考虑共识也需要考虑细分行业的差异性。此外,不少地方政府近期也在关注,如何从微观的层面上强化监管管理落实责任,对企业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技术指导,探索ESG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提升效率。
政府如何兼顾短中长期效益,推动企业绿色环保工作?王昕指出,一方面,环保部门将继续推动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相关责任和治污要求,提升绿色化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环保部门也出台很多政策帮助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不过,政府只是引领作用,政策实际执行还要靠不同企业执行。
当下国内和国际准则不统一。如何打通国内外标准,为产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或者通道?在刘轶芳看来,国际准则和国内准则打通分三个维度,首先是目前国际层面缺乏规则统一性,国际层面本身需要打通;其次,从国际到国内存在一定过程,要符合中国特色化国情;最后,国内标准体系需要一致化。目前国内准则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这也是统一化、标准化的良好契机。国内生态体系的各个部门应把握机会,企业、研究院、政府部门多主体联动合作,进一步推进ESG标准化工作。